看到消息,美国《计算机周刊》评出IT业届最伟大的10位精英-我的偶像Steve Jobs夺魁。哈哈,我真有品味啊!排名是这样的:
1.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CEO)
2. 提姆-伯尔尼斯-李 (万维网(Web)发明者)
3.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4. 詹姆士-格雷(Java技术之父)
5. 李纳斯-托沃兹 (Linux之父)
6. 理查德-斯托曼 (自由软件之父)
7. 亚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作者)
8. 特德-库特 (关系型数据库之父)
9. 史蒂夫-雪莉 (Xansa创始人)
史蒂夫,你永远会对他越了解,越崇拜。看看他的产品,看看他的团队-特别是优秀设计师Ive Jonathan,看看他每年的演讲-特别是在Stanford的那一场,看看其他人对他的推崇-曾经的雇员Guy Kawasaki, 主要对手Bill Gates还有创业伙伴Woz。
Linux和自由软件也使我最近获益颇丰,每次安装杀毒软件就要面对服务过期的问题,要充值,要加钱,突然有一天得到网上有心人的推荐,使用了AVG个人免费版,感觉真好,局限是只有英文版。每次出外就餐,服务员态度恶劣的时候,我就会搬出理论-拿多少钱出来,就获得多少质量的服务。但是国外偏偏又一群有志青年,热心公益,搞出Open office.org,Ubuntu Linux,wikipedia之类的开源服务,自行集资,为大众服务,真好。
怎么亚瑟-克拉克也榜上有名?除了《2001太空漫游》,他还做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吗?是那本书对IT行业有抛砖引玉的巨大推动作用,还是他的有些事迹我还不知道呢?用《手机》里的一句台词说就是:你也是IT业的人啦?
不过,既然扯上他,我就再扯上库布里克,呵呵,将《2001太空漫游》改编成电影的导演,也是我长期爱好的人。再次证明,我真得很有品位啊!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