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谈谈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

A Clockwork Orange Lolita Eyes Wide Shut 2001: A Space Odyssey Dr. Strangelove

看了这么多年的库布里克,昨天看了豆瓣上的库布里克小组,才突然有冲动写一些观后感之类的东西,其实这都是豆瓣上的那个问题引发的思考,这个问题是关于《大开眼戒》(其实英文直译过来最好是“紧闭双眼”)电影结尾处妻子枕边的那个面具的意向指得什么。
  我不想只谈对这一个问题的看法,我来谈谈整个电影吧。《大开眼戒》是库布里克的最后一部影片,要不是他死的突然,应该可以有至少两部其他影片 诞生(人工智能和拿破仑题材的)。《大开眼戒》的思考在于家庭和人,这里的“人“是指人的自然性,也就是以人的性欲为代表的自然欲望;家庭是人的社会性, 家庭具备了人理性的,和谐的成为社会安定团结一分子所必需的各种性格。这两种性格之间有冲突,简单的体现在文艺作品里面,就是“人“想随意性交,但是“家 庭“不允许,于是婚外恋,卖淫嫖娼,甚至电影里的集体淫乱聚会都按需发生。
  这讲的不光是男人的事情,电影里对这一点有交待,妻子遇见海军军官,舞会上的轻浮老头,这和丈夫去找妓女,和有夫之妇幼瓜葛,去集体淫乱聚会观光,是一种性质。
  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交融和冲突在我们的周围不断上演,社会性使社会安定和谐,能产生各种文艺作品,能搞出发明创造,能让社会进步;自然性能 繁衍后代,满足生理需要维持心理健康,这两种事情一般不会同时发生,一个人不能一边上班,一边和同事上床,或者一边开车,一边怎样怎样,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电影里面,丈夫是医生,偶尔可以把这两件事情合起来做,比方说替富翁的情人治疗吸毒过量那一场,还有让病人脱去上衣听心跳那一场。米兰昆德拉也注意到 了这样的矛盾场面,在他的小说里面有所描写。
  如果说这两件事情不能不矛盾,妻子决不允许婚外恋发生,即便自己也对海军军官移情,丈夫也不能容忍妻子的不忠,即便自己和有夫之妇有暧昧关 系。另一方面,双方对对方的这种自然性也是心知肚明的,老公看见妻子在舞会上和帅气老头跳舞调情,而妻子也同时看到丈夫与两个模特勾搭。但不管怎么说,这 只是玩玩,关键时候,还需要亮出自己的结婚戒指,以告诫别人特别是自己,不可越轨。
  人是聪明的,编剧是聪明的,他们看到了这种矛盾,这被家庭围困的野兽,于是设计了一个戏剧性很强的道具-面具,戴上面具,我就是不是我了, 丈夫不是丈夫,老婆也不是老婆,他们是谁?他们是自己的那个“下半身”,他们可以只用“下半身”走路,行动,思考了。他们抛开了家庭,伦理道德,工作,与 其说他们戴上了面具,不如说他们摘掉面具,他们自由了。这和当下的网络多么相似啊,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络ID,登录网络之后,我就不是我了,我是谁,我可以 在网上留下精彩美文,也可以随便骂人,说脏话。
  但是这种自由是见不得光的,是隐讳的,当他们发现可能的威胁-影片中的丈夫,他们用了他们认为最重的惩罚,摘掉面具,就好像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光衣服。让白天的君子,和晚上的野兽合二为一,这是可怕的。
  而戏剧的高潮并没有就此到来,当丈夫惊恐之后回到家中,最终的一幕到来,妻子熟睡,丈夫的位置是那个面具。丈夫崩溃了,谎言,真相,人性,兽 行,最终交织在一起,夫妻之间真正做到了赤裸相对,他们真的和好了吗?裂缝真的可以弥补吗?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知道,这一切都不会好,这是文明的 不治之症,矛盾如果解决了,事务也就消亡了,库布里克最后又留给我们了一个无法解答的拷问,就像他大部分电影一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紧闭双眼,避而不 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大片《梅兰芳》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

向WEB 2.0学习创业

创业家集合在哪里?义乌?温州?NO,集中在网上!没有统计过,这是我猜的!嗬嗬~~ 言归正传,这些年,围绕着web 2.0的概念,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下海一搏,由于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20刚出头的小伙子可以创办身价过亿的公司,看似简单的技术,可 以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美国流行的车库创业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被年轻有为的IT精英们实践.我们这些门外汉,学历史的,学会计的,学新闻的,看着这股热潮, 浑身躁动不安却又无从下手,这仿佛是属于一个专业的盛宴-IT. 不过,看多了,也觉得虽然不会编程序,写代码,至少还可以从他们的成功故事中学习经验,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可以从web 2.0创业公司的普遍特点中学习的地方: 1、企业规模小而精。web 2.0公司在落草的时候通常很小,三四个人,一个小小民居(中国版)或者车库(经典美国版),就开始工作了。后来发展壮大,纳斯达克,那是后话。我们能不 能也从这一点上学习呢?公司开张,一切都要省,用电用水,油墨纸张,都得精打细算,那么,选择从小入手,控制成本,会加大成算。而且,小的灵活,反应快, 破产了也不会太心疼(悲观主义作祟,要不得啊)。俗话说:众口难调,人少,精,更加有利于初创公司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技术新颖,不落俗套。这就是所谓的Think Different,web 2.0公司的技术都是不大多见的,google的搜索,Youtube的视频共享,以前都很少有,出来之后又突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发现了一片所谓的“ 蓝海 ”,然后畅泳其中,爽死。那么其他行业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呢?当然非也,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就是被津津乐道的案例。思想活跃,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 式,发现别人不曾进入的市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的需要被满足,否则,那就是 Guy Kawasaki所谓的Stupid。 3、不钻钱眼,有理想有抱负。这也是web 2.0的一个特点,那些小小网站在一开始大多不是冲着发财去的,大多是书读到一定程度,突然发明了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循着自己的爱好,为其他人提供某项服 务,比如douban.com,比如Del.icio.us,有的至今还盈利颇微,但口碑甚好,这和其他行业发家致富,宝马奔驰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别,看 看别人那素质,那觉悟。这一点也要借鉴?是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非也,这叫无心插柳啊!其实有价值的产品自然能...

电驴热门资源

看着这个榜, 代表这一刻网络为什么在忙,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一大群人用不着花钱去香港,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渴望, 看着这个榜, 就算它既不代表金鸡奖, 也不代表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