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阳光男儿-迈克尔·贝

终于看到了“变形金刚”,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看电影的时候我只是想一件事情,就是我现在不怀疑什么都能拍成电影,复杂的机械变形,让工业光魔的特 效工程师们做得要多复杂有多复杂,要多绚丽有多绚丽。我没有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因为眼前的一切和动画片已经太不一样了。

隐约记得“变形金刚”的导演是迈克尔·贝,上网一搜,果然是那小子,怎么叫那小子呢?呵呵,他很年轻,长得有点像一个摇滚歌星。回顾了一下他的作品,果然 是商业动作片的奇才,“绝地战警”、“世界末日”、“石破天惊”、“珍珠港”、“变形金刚”,都是大制作,大场面、明星云集的票房炸弹。

不能因为他是商业片导演就说他没有自己的风格,相反他的风格是一贯的,他就是一贯的耍帅耍酷。如果让我来总结一下他,有以下的方面是我想说的。


两人+灾难
迈克尔·贝的从来都不是英雄群像,也不是孤胆英雄,通常都是两个人,“绝地战警”中一对糊涂冲动豪情万丈的警察;“石破天惊”里面尼古拉斯·凯奇和肖恩· 康纳利的老少搭档勇闯夺命岛;“逃出克隆岛”里面一对互相爱慕互相帮助的克隆人;“变形金刚”里面一对学生恋人。两个人,有爱情火花,有友情闪光,有性格 冲突,有搞怪搞笑。而两个人的背后,是一场大灾难,越大越好,迈克尔·贝的早期,“绝地战警”里面还是两人合伙对抗毒品贩子,到了“世界末日”是彗星撞地 球的灭顶之灾,“石破天惊(勇闯夺命岛)”里面是掌握化学武器的雇佣军,“变形金刚”里面则是外星人的大战。

平民英雄
迈克尔的电影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不知道编剧是不是也是他,还是他有固定的编剧人选,总之在他的片子里面通常是小人物,非主流人物起大作用,相反的, 政府人员,军队大多被描述成为低效率、墨守成规、不顶用的草包。从“绝地战警”开始,迈克尔·贝就开始着力描写一种反主流的英雄形象,两个警察都是各有缺 点一大堆,还老是拌嘴,但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通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末日”中彗星要撞地球了,需要在彗星上钻一个洞,埋炸弹,于是美国政府找 到一群矿工,五大三粗,没有文化。“石破天惊”里面的雇佣军占领了一个小岛,无法突破,于是找到了老囚犯肖恩·康纳利,“变形金刚”里面破解外星人密码的 是一个高中生黑客。“世界末日”里美国政府请来矿工的那个场面,几乎和“变形金刚”里请来一群高中生黑客的时候一摸一样,迈克尔·贝可能是想把政府描绘成 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开明政府;也有可能是想把背景反差很大的一群人放到电影,生成一些夸张的喜剧冲突的效果;当然,这样做,还可以描绘出一个全民皆兵、 群策群力、对抗外侮的英雄主义气氛。

*** ***
就像吴宇森拍片子老是“放鸽子”,李安电影常常见到的“父子戏”,任何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迈克尔·贝就像一个阳光男孩儿,他的影片里没有灰暗,没有垂头丧气,只有青春期的俊男美女,只有豪气干云的男子汉,看这样的片子,你只能有一个字:爽,好吧好吧,两个字:很爽!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大片《梅兰芳》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

向WEB 2.0学习创业

创业家集合在哪里?义乌?温州?NO,集中在网上!没有统计过,这是我猜的!嗬嗬~~ 言归正传,这些年,围绕着web 2.0的概念,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下海一搏,由于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20刚出头的小伙子可以创办身价过亿的公司,看似简单的技术,可 以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美国流行的车库创业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被年轻有为的IT精英们实践.我们这些门外汉,学历史的,学会计的,学新闻的,看着这股热潮, 浑身躁动不安却又无从下手,这仿佛是属于一个专业的盛宴-IT. 不过,看多了,也觉得虽然不会编程序,写代码,至少还可以从他们的成功故事中学习经验,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可以从web 2.0创业公司的普遍特点中学习的地方: 1、企业规模小而精。web 2.0公司在落草的时候通常很小,三四个人,一个小小民居(中国版)或者车库(经典美国版),就开始工作了。后来发展壮大,纳斯达克,那是后话。我们能不 能也从这一点上学习呢?公司开张,一切都要省,用电用水,油墨纸张,都得精打细算,那么,选择从小入手,控制成本,会加大成算。而且,小的灵活,反应快, 破产了也不会太心疼(悲观主义作祟,要不得啊)。俗话说:众口难调,人少,精,更加有利于初创公司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技术新颖,不落俗套。这就是所谓的Think Different,web 2.0公司的技术都是不大多见的,google的搜索,Youtube的视频共享,以前都很少有,出来之后又突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发现了一片所谓的“ 蓝海 ”,然后畅泳其中,爽死。那么其他行业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呢?当然非也,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就是被津津乐道的案例。思想活跃,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 式,发现别人不曾进入的市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的需要被满足,否则,那就是 Guy Kawasaki所谓的Stupid。 3、不钻钱眼,有理想有抱负。这也是web 2.0的一个特点,那些小小网站在一开始大多不是冲着发财去的,大多是书读到一定程度,突然发明了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循着自己的爱好,为其他人提供某项服 务,比如douban.com,比如Del.icio.us,有的至今还盈利颇微,但口碑甚好,这和其他行业发家致富,宝马奔驰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别,看 看别人那素质,那觉悟。这一点也要借鉴?是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非也,这叫无心插柳啊!其实有价值的产品自然能...

电驴热门资源

看着这个榜, 代表这一刻网络为什么在忙,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一大群人用不着花钱去香港,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渴望, 看着这个榜, 就算它既不代表金鸡奖, 也不代表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