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8套正在播放由“李亚鹏”和“李小冉”合说的相声……呵呵,是合演的电视剧《为爱结婚》,这部电视剧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李亚鹏在剧中扮演某男“子冲”,李小冉扮演某女“陆弥”,陆弥家庭住在四合院,喜欢上了“非北京人”子冲,妈妈嫌弃子冲的非城市身份,况且也没有什么钱,不许他们俩在一起。子冲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在北京投递简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一家合资软件公司录用。由此陆弥妈妈对他的态度也195度转变了。
就在这个时候陆弥哥哥肾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钱,在这个危难关头,长期暗恋着陆弥的高中同学“祝老板”(瞧着姓儿)跳出来,伸出援助之手,愿意支付所有医疗费用条件是陆弥嫁给他,而他在暗地里抛弃了恋爱中的现任女友。陆弥妈妈非常同意,不顾陆弥感受,强迫女儿同意了这个“条约”。陆弥陷入深深的矛盾,他也想救哥哥,但她更想追逐自己的爱情。
陆弥和子冲即将被现实拆散,这个时候陆弥想到把自己的肾捐给哥哥,就可以和子冲在一起了,她赶走了“祝老板”,让他撤走了钱。在光明乍现的时候,在医院的陆哥哥偶然得知妹妹要捐肾给自己,他不愿意妹妹为了他的病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更不愿意接受妹妹的肾,医生也告诉他现在已经过了换肾的最佳时期,他不愿意在这样拖累家里人了,于是他跳楼自杀。
家里人把哥哥自杀的罪过完全归咎于陆弥,不听辩解的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时候“祝老板”又找到了自己的“前任女友”并决定和她结婚,前任女友承认自己除了喜欢“祝老板”的人品以外也被他的“成功和财富”打动。“不争气”的马上同意结婚,他们除了有一个非常盛大的婚礼之外还去欧洲蜜月巡游。
被家里赶出来的陆弥和子冲住在一起,并且自己在简陋的小屋弄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结婚了”……
=====================================================
我之所以在此赘述这部片子的情节,就是因为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都不再看国产剧了,也似乎从来就没有怎么看过。基于“没看假设”,我就大致说了一遍。这部片子我比较喜欢,原因是他的题材似乎是没有怎么涉及过的,“为爱结婚”还是“为钱结婚”,在其他片子里面没有这个专注的讨论过。编剧和导演为此下了一番功夫,很多情节和角色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陆弥是一个家境不宽但是户口显贵的女孩子,现在很多城市户口的人,或者说大城市户口的人都把“外乡人”排除在择偶范围以外,甚至对于追求自己的“裙下之臣”的动机也予以怀疑,是不是为了户口啊?“户口”实在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东西,它牵涉到“住房”、“社会福利”、“就业”、“子女学习”等众多人生当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和“绿卡”之于“移民”的重要性相匹敌甚至更甚。而“户口”这个东西之所以重要,实在是和中国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息息相关。生活在小城市的人们,高等教育机会少,教育质量差,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下,社会福利分配严重不均,所以其户口也不值钱,而大城市正好相反,聚集了全国最优的资源,正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前些年听说要在一省之内取消城乡户口差别,这实在、看上去是一个进步,但是后来没有了后文,也可以理解,经济发展是问题的根本,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取消城乡户口就不可能实现;推而广之,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机会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户口也会长期存在。
陆弥是一个家境不宽但是漂亮的女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女孩子,才需要考虑到底是“为爱结婚”还是“为钱结婚”的问题,如果家境宽,或者不漂亮,便都不是问题了。现在”美女”嫁给“富翁”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一旦嫁入豪门或者名门,便可以少奋斗很多年,而且之后的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都不在成为问题,为一成问题的就是去哪里度假,把孩子送到哪个国家读书,以后养老在哪片海边的问题了。之前还流传这“美女博士”高价征婚待售的消息。为什么不管是没有读过书,以后的人生除了“嫁对人”以外别无出路的美女,还是学历很高,似乎没有就业压力的美女,都迫不及待的想走捷径,将爱情放弃,选择更为现实的金钱呢?这实在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们的社会无法供养所有的人,让他们有“安全感”。很多人今天努力工作奋斗并不是为了明天去旅游,而是为了以后供养父母,将来供养自己。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之下,放弃生活而追求爱情,对于贫穷的人是一种奢侈。
2、就业机会少,导致对于人才能的要求高到变态的地步,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学生不愿意离开学校,学士,硕士,博士,不知道怎么样的人才才能得到肯定,才能得到一份让人有“安全感”的工作,这里还不用谈到“成就感”。
3、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倒向少数“成功人士”,有钱人、有权人、收入稳定工作轻松的公务员,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没有基本的保障。这里我们不去奢谈在那些社会福利优厚的国家普通人是如何通过接受“救济”就能确保生活无虞的,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如果政府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多下一点功夫,比如说“精简公务员队伍”,“减少农民负担”,“均衡城市发展机会”等等。老百姓心情就会好很多,爱情也会如期而至了。
由此,我突然想到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里面的一个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确实是必要条件,我们可以为那些“为爱结婚”,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人感动,但却不必要指责那些“为钱结婚”的拜金女孩儿。先谈温饱,再讲仁义道德,当社会社会资源不能公平合理分配的时候,美貌就成为了她们手中可以待售的资源了。
爱情似乎不是被“放弃”了,而是被“剥夺”了。
李亚鹏在剧中扮演某男“子冲”,李小冉扮演某女“陆弥”,陆弥家庭住在四合院,喜欢上了“非北京人”子冲,妈妈嫌弃子冲的非城市身份,况且也没有什么钱,不许他们俩在一起。子冲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在北京投递简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一家合资软件公司录用。由此陆弥妈妈对他的态度也195度转变了。
就在这个时候陆弥哥哥肾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钱,在这个危难关头,长期暗恋着陆弥的高中同学“祝老板”(瞧着姓儿)跳出来,伸出援助之手,愿意支付所有医疗费用条件是陆弥嫁给他,而他在暗地里抛弃了恋爱中的现任女友。陆弥妈妈非常同意,不顾陆弥感受,强迫女儿同意了这个“条约”。陆弥陷入深深的矛盾,他也想救哥哥,但她更想追逐自己的爱情。
陆弥和子冲即将被现实拆散,这个时候陆弥想到把自己的肾捐给哥哥,就可以和子冲在一起了,她赶走了“祝老板”,让他撤走了钱。在光明乍现的时候,在医院的陆哥哥偶然得知妹妹要捐肾给自己,他不愿意妹妹为了他的病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更不愿意接受妹妹的肾,医生也告诉他现在已经过了换肾的最佳时期,他不愿意在这样拖累家里人了,于是他跳楼自杀。
家里人把哥哥自杀的罪过完全归咎于陆弥,不听辩解的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时候“祝老板”又找到了自己的“前任女友”并决定和她结婚,前任女友承认自己除了喜欢“祝老板”的人品以外也被他的“成功和财富”打动。“不争气”的马上同意结婚,他们除了有一个非常盛大的婚礼之外还去欧洲蜜月巡游。
被家里赶出来的陆弥和子冲住在一起,并且自己在简陋的小屋弄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结婚了”……
=====================================================
我之所以在此赘述这部片子的情节,就是因为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都不再看国产剧了,也似乎从来就没有怎么看过。基于“没看假设”,我就大致说了一遍。这部片子我比较喜欢,原因是他的题材似乎是没有怎么涉及过的,“为爱结婚”还是“为钱结婚”,在其他片子里面没有这个专注的讨论过。编剧和导演为此下了一番功夫,很多情节和角色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陆弥是一个家境不宽但是户口显贵的女孩子,现在很多城市户口的人,或者说大城市户口的人都把“外乡人”排除在择偶范围以外,甚至对于追求自己的“裙下之臣”的动机也予以怀疑,是不是为了户口啊?“户口”实在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东西,它牵涉到“住房”、“社会福利”、“就业”、“子女学习”等众多人生当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和“绿卡”之于“移民”的重要性相匹敌甚至更甚。而“户口”这个东西之所以重要,实在是和中国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息息相关。生活在小城市的人们,高等教育机会少,教育质量差,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下,社会福利分配严重不均,所以其户口也不值钱,而大城市正好相反,聚集了全国最优的资源,正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前些年听说要在一省之内取消城乡户口差别,这实在、看上去是一个进步,但是后来没有了后文,也可以理解,经济发展是问题的根本,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取消城乡户口就不可能实现;推而广之,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机会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户口也会长期存在。
陆弥是一个家境不宽但是漂亮的女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女孩子,才需要考虑到底是“为爱结婚”还是“为钱结婚”的问题,如果家境宽,或者不漂亮,便都不是问题了。现在”美女”嫁给“富翁”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一旦嫁入豪门或者名门,便可以少奋斗很多年,而且之后的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都不在成为问题,为一成问题的就是去哪里度假,把孩子送到哪个国家读书,以后养老在哪片海边的问题了。之前还流传这“美女博士”高价征婚待售的消息。为什么不管是没有读过书,以后的人生除了“嫁对人”以外别无出路的美女,还是学历很高,似乎没有就业压力的美女,都迫不及待的想走捷径,将爱情放弃,选择更为现实的金钱呢?这实在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们的社会无法供养所有的人,让他们有“安全感”。很多人今天努力工作奋斗并不是为了明天去旅游,而是为了以后供养父母,将来供养自己。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之下,放弃生活而追求爱情,对于贫穷的人是一种奢侈。
2、就业机会少,导致对于人才能的要求高到变态的地步,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学生不愿意离开学校,学士,硕士,博士,不知道怎么样的人才才能得到肯定,才能得到一份让人有“安全感”的工作,这里还不用谈到“成就感”。
3、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倒向少数“成功人士”,有钱人、有权人、收入稳定工作轻松的公务员,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没有基本的保障。这里我们不去奢谈在那些社会福利优厚的国家普通人是如何通过接受“救济”就能确保生活无虞的,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如果政府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多下一点功夫,比如说“精简公务员队伍”,“减少农民负担”,“均衡城市发展机会”等等。老百姓心情就会好很多,爱情也会如期而至了。
由此,我突然想到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里面的一个题目:“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确实是必要条件,我们可以为那些“为爱结婚”,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人感动,但却不必要指责那些“为钱结婚”的拜金女孩儿。先谈温饱,再讲仁义道德,当社会社会资源不能公平合理分配的时候,美貌就成为了她们手中可以待售的资源了。
爱情似乎不是被“放弃”了,而是被“剥夺”了。
Comments
最后一句话说的最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