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be rich,or not to be rich,That's a problem !

昨天,我安装了rich dad's cashflow game,可以说这是我久久盼望的事情,毕竟在看了他那么多的书之后,很想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接受Kiyosaki思想的洗礼,而现金流游戏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传统“大富翁游戏“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结合的游戏,就相当于在玩大富翁游戏的每一步,加上"update your financial statement"这一步。可以说他这是非常高明的转变,传统的大富翁游戏仅仅是一个游戏,满足穷人对于be rich的渴望,而现金流游戏让你在游戏中明白你的每一步决策的财务知识背景,看到你的cash为什么会flow,一个单纯游戏的积极意义马上被发掘出来,而所谓“积极意义“就是在你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时候发现的。



现在是时候探讨一下我们的“未来之路“了,比尔找到了他的路,罗伯特找到了他的路,而且希望启发大家都来找出路。我们是否能够变得富有?是否能够跳出为他人服务,为钱而工作的圈子,走向为自己创建事业的道路。读罗伯特的书只能给你精神和勇气,另外告诉你这么做的必要性,不能告诉你"how"。
从真正懂事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能指望别人,更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握。而现在的大部分老百姓都只能这样,他们指望社会保障体系能最后给他们保护,而作为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美国人,罗伯特都不相信社保,作为“社保改革基本失败“的我们,更加没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晚年会有什么体系跳出来保护我们。
罗伯特的思想是进步的,他号召我们在自己还处于工人阶级地位的时候就用资本家阶级的思考方式思考,这就是所谓的“my rich dad told me that",人的思想方法影响他的命运,用资本家的思想指导行动,这就是一条成为资本家的道路,也就是未来之路。
由此看来,罗伯特的思想,就是资本家的思想,就是早期的那种白手起家,敢冒风险,勤劳致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下中国正是非常缺乏的,我们从小就习惯于走别人为我们准备好的路,从小就习惯于服从,习惯于依靠,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事没有用的一代人,这样的一代人注定是成为被剥削者,They have nothing to lose , coz they ve already lost everything. 所以他们也不需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他们依靠别人,依靠剥削者,依靠由没有文化的公务员管理的社会机器,这是最危险的事情。
而想要致富也是危险的,因为这需要冒风险,甚至在这里,是和全社会的普遍思想作斗争。我们会害怕失败,我们会犹豫,我们会失眠。但是我们还要前进,因为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自由的鲜血。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大片《梅兰芳》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

向WEB 2.0学习创业

创业家集合在哪里?义乌?温州?NO,集中在网上!没有统计过,这是我猜的!嗬嗬~~ 言归正传,这些年,围绕着web 2.0的概念,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下海一搏,由于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20刚出头的小伙子可以创办身价过亿的公司,看似简单的技术,可 以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美国流行的车库创业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被年轻有为的IT精英们实践.我们这些门外汉,学历史的,学会计的,学新闻的,看着这股热潮, 浑身躁动不安却又无从下手,这仿佛是属于一个专业的盛宴-IT. 不过,看多了,也觉得虽然不会编程序,写代码,至少还可以从他们的成功故事中学习经验,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可以从web 2.0创业公司的普遍特点中学习的地方: 1、企业规模小而精。web 2.0公司在落草的时候通常很小,三四个人,一个小小民居(中国版)或者车库(经典美国版),就开始工作了。后来发展壮大,纳斯达克,那是后话。我们能不 能也从这一点上学习呢?公司开张,一切都要省,用电用水,油墨纸张,都得精打细算,那么,选择从小入手,控制成本,会加大成算。而且,小的灵活,反应快, 破产了也不会太心疼(悲观主义作祟,要不得啊)。俗话说:众口难调,人少,精,更加有利于初创公司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技术新颖,不落俗套。这就是所谓的Think Different,web 2.0公司的技术都是不大多见的,google的搜索,Youtube的视频共享,以前都很少有,出来之后又突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发现了一片所谓的“ 蓝海 ”,然后畅泳其中,爽死。那么其他行业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呢?当然非也,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就是被津津乐道的案例。思想活跃,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 式,发现别人不曾进入的市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的需要被满足,否则,那就是 Guy Kawasaki所谓的Stupid。 3、不钻钱眼,有理想有抱负。这也是web 2.0的一个特点,那些小小网站在一开始大多不是冲着发财去的,大多是书读到一定程度,突然发明了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循着自己的爱好,为其他人提供某项服 务,比如douban.com,比如Del.icio.us,有的至今还盈利颇微,但口碑甚好,这和其他行业发家致富,宝马奔驰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别,看 看别人那素质,那觉悟。这一点也要借鉴?是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非也,这叫无心插柳啊!其实有价值的产品自然能...

电驴热门资源

看着这个榜, 代表这一刻网络为什么在忙,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一大群人用不着花钱去香港,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渴望, 看着这个榜, 就算它既不代表金鸡奖, 也不代表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