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会计人格

任何一个职业,只要你用心做,都会多多少少影响你的性格,你有多用心,你的性格就受多大影响。这是单说心里上的影响,生理上的,那叫“职业病”。


没别的经验,这里就不谈其他职业了,但说“会计”,这个人数仅少于“农民工”的职业。
会计是干什么的呢?简单说来,就是个归类的工作,会计将企业中大大小小跟钱相关的事物,分成“资产类(asset)”和“负债类(liability)”

那这样的工作会对从业者的性格或者上升一点,“人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顺着会计的职称往上说,给大家一个全貌。

1、从业人员

初入行,不管以前学没学过,这时候通常都忘了怎么当会计。遇到经济业务过来,也不知道哪个应该是企业的“资产”,哪个是“负债”。这个阶段,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基本没有收到本职业任何影响的age of innocent。他若是去考试,通常也只能死记硬背一些会计职业道德,然后捧回“从业资格证书”。

2、初级会计师

我一直不确定有没有这样一个职称,不过为了把“影响”说的活灵活现一点,暂且不管了。这时候,小会计对于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负债,已经了然于胸,滚瓜烂熟。随便收收钱、报报销、提提折旧,简直手到擒来。可是注意,这正是这个职业对你性格影响的“初级阶段”。他开始对数字很有概念,而且逐渐的养成了把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的“良好习惯”。每月工资多少,支出多少,攒多少,很有概念。这不是好事吗?这是好事吗?

3、中级会计师

接下来,日积月累,老会计的生活,可不仅仅是做做帐表如此简单了。由于经年累月的将经济业务分为“资产”和”负债“两类,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走火入魔的勤杂工,所有的事物,注意,是所有,不光是工作中,包括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在他的眼里,都可以很轻易的被归入”资产“和”负债“。包括亲情、友情、上级、下级、升职、结婚等等,你能想到的所有看似无关的东西,在他心里都默默归类,对他没有好处的负债,他立刻丢弃,就像美国黑帮片里老大惯用的台词:”he is a liability (他是我们的包袱)“,Bang Bang……。
4、高级会计师

不管中级会计师有多大能耐,这世界上毕竟还有一类人,被称为”高级会计师“。这类人和他的”前“辈比,到底高明在哪里呢?”前“辈的世界已经黑白分明,已经是太极图一般,更高段的又是什么的?是一个字:化。任何绝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化境,会计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何谓会计的化境?会计的化境就是,没有”资产“和”负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只要会计愿意,”资产“马上可以是”负债“,反之亦然。他能将所有的一切掌控于鼓掌,变化形态,翻云覆雨。
这,就是会计人格的四阶段,end.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向WEB 2.0学习创业

创业家集合在哪里?义乌?温州?NO,集中在网上!没有统计过,这是我猜的!嗬嗬~~ 言归正传,这些年,围绕着web 2.0的概念,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下海一搏,由于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20刚出头的小伙子可以创办身价过亿的公司,看似简单的技术,可 以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美国流行的车库创业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被年轻有为的IT精英们实践.我们这些门外汉,学历史的,学会计的,学新闻的,看着这股热潮, 浑身躁动不安却又无从下手,这仿佛是属于一个专业的盛宴-IT. 不过,看多了,也觉得虽然不会编程序,写代码,至少还可以从他们的成功故事中学习经验,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可以从web 2.0创业公司的普遍特点中学习的地方: 1、企业规模小而精。web 2.0公司在落草的时候通常很小,三四个人,一个小小民居(中国版)或者车库(经典美国版),就开始工作了。后来发展壮大,纳斯达克,那是后话。我们能不 能也从这一点上学习呢?公司开张,一切都要省,用电用水,油墨纸张,都得精打细算,那么,选择从小入手,控制成本,会加大成算。而且,小的灵活,反应快, 破产了也不会太心疼(悲观主义作祟,要不得啊)。俗话说:众口难调,人少,精,更加有利于初创公司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技术新颖,不落俗套。这就是所谓的Think Different,web 2.0公司的技术都是不大多见的,google的搜索,Youtube的视频共享,以前都很少有,出来之后又突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发现了一片所谓的“ 蓝海 ”,然后畅泳其中,爽死。那么其他行业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呢?当然非也,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就是被津津乐道的案例。思想活跃,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 式,发现别人不曾进入的市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的需要被满足,否则,那就是 Guy Kawasaki所谓的Stupid。 3、不钻钱眼,有理想有抱负。这也是web 2.0的一个特点,那些小小网站在一开始大多不是冲着发财去的,大多是书读到一定程度,突然发明了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循着自己的爱好,为其他人提供某项服 务,比如douban.com,比如Del.icio.us,有的至今还盈利颇微,但口碑甚好,这和其他行业发家致富,宝马奔驰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别,看 看别人那素质,那觉悟。这一点也要借鉴?是不是要喝西北风了?非也,这叫无心插柳啊!其实有价值的产品自然能...

电驴热门资源

看着这个榜, 代表这一刻网络为什么在忙,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一大群人用不着花钱去香港, 看着这个榜, 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渴望, 看着这个榜, 就算它既不代表金鸡奖, 也不代表百花奖。

大片《梅兰芳》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