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影片群聊

影片群聊,绝不是一大伙人群聊电影,而是我一个人聊一群电影,为什么要群聊呢,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忙,看了很多电影却没有时间一一的把感想写出来--(画外音:没有时间??那怎么还能看那么多电影呢?呵呵,不reasonable!)不管啦,就只有一次写完。



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

这也许是最不像007的007,但又也许是最像007的007。我估计谁来接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endan Brosnan)继续扮演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一直困扰着制片的人,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能让人忘掉肖恩康纳利,的确,皮尔斯之前的邦德,都没有超越肖恩康纳利的成就,大家因此怀念他。

要帅,要绅士,要英国人,要身手敏捷。谁呢?很多人都成了备选,包括演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的那个同性恋,包括“X MAN”里面的狼人,包括“宝马广告明星”、“Sin City”的男主角。最后却选了个大家最不熟悉的肌肉男。呵呵,有些出人意料。

不 过我说一下我的感受啊,我一看到电影的头三分钟,就觉得“肖恩康纳利”又回来了。那健壮的像狮子一样的体格,不是特别讨人喜欢的严肃和寡言,也不是很有少 女杀手的味道。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间谍和冷血杀手。执行任务果断,生猛,不拖泥带水,这才是真是男性魅力回归,跟他相比,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罗杰摩尔都更像 是时尚旅游杂志的封面模特。

面纱,Painting Vail

《面纱》在人们中间传看,红火,基本上是得益于:1、据说是中美合拍;2、不管怎样有中国演员在里面,黄秋生,夏雨,吕燕。3、《金刚》里面的女主角,刚刚在中国大众的眼球中晃过。
要谈故事,严肃的说,不过是及格之作,比不了《屋顶上的轻骑兵》的truely,《黑死病》的madly,《英国病人》的deeply。
要 谈表演,Edward Norton自从《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之后就少有广为认同的表演了,虽然他无可争议是一个表演天才,但是好像一直没有什么好剧本让他发挥--现在的天空是属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 特达蒙的了。Nawomi Wazz也是一个沉默良久的人,年过三十,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姣好的面容,演技也算得上一流,却一直没有出彩,能让人记住的只有《21克》和《金刚》。
黄秋生在片中的戏份很多,台词很多,充分肯定了他的演技和英语水平,他的出场证明了中国大陆的演员中还是没有人的英文能够用来表演,姜文可以,但是太大牌了,不屑于出场。
这里,就不谈夏雨了。

穿PRADA的魔鬼,The Devil Wears PRADA

关键字,也是看片原因:1、梅丽尔斯特里普;2、时尚;3、女魔头。
纯粹娱乐片,就不写什么了。

门徒

《门 徒》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自由才能产生文化。香港,弹丸之地,每年都有佳作问世。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简直是荒诞,现在大陆才是文化沙漠。看看《门徒》, 《父与子》,《无间道》,要内涵有内涵,要视觉有视觉,你在看大陆出什么片子了?《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或者《无极》!!有人说就在香港电影已经 摸索出自己的出路的时候,大陆导演,却只能拙劣改编莎士比亚!根莎士比亚套近乎并不能证明你有文化,另外,翻拍红楼梦也不能。
香港还有一个神奇的 地方,就是把一个帅哥逐渐培养成演技精湛的实力派!看看刘德华,梁朝伟,或者现在的”舞男“郭富城,”艳星“吴彦祖,他们都从很低很低的地方起步,逐步的 让人刮目相看。大陆演员多是科班出生,背着莎士比亚台词学表演,却很难有别人那样的成就。这并不是我们大陆就没有优秀的演员,实在是因为文化市场的不自 由,电影题材受到限制导致。有思想的,不行,毒害大众了,只能看看《无极》一类的不知所云的东西。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大片《梅兰芳》

其实导演奢望的不多,无非就是重复一下《霸王别姬》的辉煌,如果用英文讲,就是yesterday once more。有太多的导演,他们一旦成名,就佳作不断,比如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王家卫。为什么只有陈凯歌,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霸王别姬》出事(“要出名,先出事”-郭德纲语)之后,就再没有大作能问世呢?空有“大家”头衔,却“十分钟”就“年华老去”。 为什么《梅兰芳》不能红,这要分析一下《霸王别姬》的成名要素。 无非是两点,一是好剧本,二是张国荣。但在拍《梅兰芳》的时候,这两个都成了问题。 首先是剧本,是拍“大片”还是拍“禁片”,当年的《霸》以禁片姿态横空出世,可今天《梅》的编剧和导演,已经没了当年舍生忘死,为了艺术牺牲票房的勇气。禁片是别想了,擦边球都打的心惊胆战。 其次是谁来演?张国荣已然是不成活,还有谁能兼顾演技,身段,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呢?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人。黎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可选谁不是错误的呢?难不成选梅葆玖?他的明星号召力仅限于票友。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导演解决不好,恐怕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在作祟:年纪越大越保守,一旦成名就患得患失。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原本不是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集“大片”和“禁片”气质于一体,只有把他拍成“禁片”,它才能成为“大片”,如果你只想把他拍成“大片”,它就只能成为“烂片”。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开放搞活,百花齐放,《色戒》能上映,还怕《梅兰芳》不能?无非是删减版,广告效应只会更好,再说,还有电驴呢! 在看第二个问题,这更加不是问题,看看今年的奥斯卡,《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演员全都没有名气,甚至连导演也不是一线,但依然得到了承认,收回成本是不成问题,日后片约是不成问题。你别说那是在美国,在中国我们更不是浅薄之人,你看金鸡百花,哪个选出来片子是大明星大制作?没有黎明章子怡,就演不了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戏班子里找个长得像煤老板的那还不容易的要死,而且唱功还得到了保证。章子怡一开口,不听戏的都不相信她演的是当年唱红大江南北的人物。 《梅兰芳》搞砸了,虽然票房还是可以,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导演志在高远,《梅兰芳》留下的,应该只有遗憾。而更加遗憾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大导演,要毁掉多少好题材。现在我国的电影状况,是敢拍“艺术”片的没有能力没有钱,有钱有能力的不敢拍“艺术”片。我眼见这一堆刚从电影学校出来的新锐们,成名无门,就整...

为爱结婚

最近中央8套正在播放由“李亚鹏”和“李小冉”合说的相声……呵呵,是合演的电视剧《为爱结婚》,这部电视剧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李亚鹏在剧中扮演某男“子冲”,李小冉扮演某女“陆弥”,陆弥家庭住在四合院,喜欢上了“非北京人”子冲,妈妈嫌弃子冲的非城市身份,况且也没有什么钱,不许他们俩在一起。子冲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在北京投递简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一家合资软件公司录用。由此陆弥妈妈对他的态度也195度转变了。 就在这个时候陆弥哥哥肾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钱,在这个危难关头,长期暗恋着陆弥的高中同学“祝老板”(瞧着姓儿)跳出来,伸出援助之手,愿意支付所有医疗费用条件是陆弥嫁给他,而他在暗地里抛弃了恋爱中的现任女友。陆弥妈妈非常同意,不顾陆弥感受,强迫女儿同意了这个“条约”。陆弥陷入深深的矛盾,他也想救哥哥,但她更想追逐自己的爱情。 陆弥和子冲即将被现实拆散,这个时候陆弥想到把自己的肾捐给哥哥,就可以和子冲在一起了,她赶走了“祝老板”,让他撤走了钱。在光明乍现的时候,在医院的陆哥哥偶然得知妹妹要捐肾给自己,他不愿意妹妹为了他的病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更不愿意接受妹妹的肾,医生也告诉他现在已经过了换肾的最佳时期,他不愿意在这样拖累家里人了,于是他跳楼自杀。 家里人把哥哥自杀的罪过完全归咎于陆弥,不听辩解的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时候“祝老板”又找到了自己的“前任女友”并决定和她结婚,前任女友承认自己除了喜欢“祝老板”的人品以外也被他的“成功和财富”打动。“不争气”的马上同意结婚,他们除了有一个非常盛大的婚礼之外还去欧洲蜜月巡游。 被家里赶出来的陆弥和子冲住在一起,并且自己在简陋的小屋弄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结婚了”…… ===================================================== 我之所以在此赘述这部片子的情节,就是因为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都不再看国产剧了,也似乎从来就没有怎么看过。基于“没看假设”,我就大致说了一遍。这部片子我比较喜欢,原因是他的题材似乎是没有怎么涉及过的,“为爱结婚”还是“为钱结婚”,在其他片子里面没有这个专注的讨论过。编剧和导演为此下了一番功夫,很多情节和角色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陆弥是一个家境不宽但是户口显贵的女孩子,现在很多城市户口的人,或者说大城市户口的人都把“外乡人”排除在择偶范围以外,甚至对于追求自己的...

Switch to Google Reader

我记得在半年以前,网络名人 Keso 决定弃用 Bloglines 原因是Bloglines把他订阅的博客啊,新闻啊什么的单子弄丢了,打开之后什么也看不到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大约就是这个原因。而我当时正用Bloglines订阅RSS正High,对他对Bloglines的指责颇不以为然,觉得他就是跟Google亲,所以变着法的往 Google Reader 上面靠。Keso在转向Google Reader之后又在一些文章中说了一些Google Reader的长处。但是我并未为之所动。 现在,我彻底转向Google Reader了,在我得知它已经占领了RSS Reader的大半壁江山,我惊讶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用它,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老牌的Bloglines应该是老大。我决定试试看,加上我有现成的Google ID,顺利的、不费劲的就开通了Google Reader的服务,然后同样顺利的把我在Bloglines的订阅清单导入到Google Reader,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新旅程。 现在,我也彻底弃用了Bloglines,虽然,我还是同样喜欢它工整、带有复古调子的网页设计,有点报纸油墨的感觉;喜欢他宽大的字体,这也是我至今不喜欢Google Reader的地方,我一直以为只有 “professionals” 才喜欢那种比8号字看起来还小的Arial字体,太小家子气;而且至今,就算我久已不登录Bloglines,他还是没有把订阅的那些RSS弄丢,呵呵,不要怪我,我都怀疑Keso说的话的真实性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弃用了它,可能是Google Reader的两个功能: Add star 和 Share ,可能是他可以跟Google的其他服务完美兼容,他可以把你Share出来的东西放到你的博客上滚动显示。我突然想到以前有位IT业内人说,用户很容易弃用一个IT服务,而选择另外一个,因为这种switch没有或者很少有成本,就好像我把RSS从Bloglines搬到Google Reader,不费力。于是,对于IT服务,只要你比对手做得哪怕好一点点,就可以争取大份额的客户投诚。这和其他很多行业都是不同的。